揭秘:柳宗元与壮医药之间的不解情缘
日期:2011-09-05 15:42
提起柳宗元相信大家并不陌生,柳宗元是我国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字子厚,世称“柳河东” 山西永济县人。顺宗时,因参与王叔文革新运动,受到打击,被贬为永州司马,后又改为柳州刺史。那么柳宗元与壮医药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他被贬南方后,情绪难免悲郁,加上水土不服,曾患过不少疾病。元和十二年,也就是他到柳州后第三年的二月,脚气病越来越重,影响到肋骨之下,长出像石头一样的肿块来,有次半夜之中突然发作,竟然昏迷了三天而不省人事,吓得全家人哭号不停。在这危急关头,采用了荥阳郑洵美所传的杉木汤,服了一半,病情立即得到缓解,起死回生。服用了三遍,就收到“气通块散”的神效,终于转危为安。
为治病防病,他虚心向当地土著民族(即壮族群众)学习,亲自种植药物,自采、自制药材。他博采当地的医药经验,结合自身的治疗绐疗,编纂了《柳州救三死方》。
一、即“ 杉木治脚气 ”。书中详细记述了柳宗元用杉木治脚气病的经过:“ 元和十二年二月得脚气,夜半痞绝,胁有块,大如石,且死,困不知人,搐搦上视,三日,家人号哭。荥阳郑洵美传杉木汤,服半食顷大下,三行气通块散。方用杉木节一大升,橘叶(切)一大升(无叶则以皮代之),大腹槟榔七枚(连子碎之),童子小便共煮取一大升半,分为两服。如果一服得快,即停后服。此乃死病,会有教者,乃得不死。恐人不幸病此,故传之云。”方中介绍了杉木汤的配方和煎服方法,提到用杉木节若干、橘叶(也可以用皮代替)若干、槟榔若干枚,捣碎后和童子小便若干共煮到一半分量,分两次服用。如果“一服得快利”,收到药到病除的速效,就不用再服了。
二、为“屎克郎治钉疮”。蜣螂是医治“箭镞入骨不可拔者”的良药,用蜣螂和稍煎过的巴豆研匀涂在箭镞伤处,“斯须(片刻)痛定”,而慢慢痒起来,到痒得不可忍时摇动箭头,就能“拔之立出”,然后用生肌膏药敷贴,“遂无苦”。唐代的一个名士夏侯郛任阆州参军录事时,曾见一人额上有箭伤之痕,便询问治疗方法。那人说是跟随河东节度使马燧讨伐割据军阀魏博节度使田悦时中箭难拔,马燧给了这种药,很快把箭头取出。后来,夏侯郛到了洪州(今南昌)所住旅店主人的妻子患有疔疮,痛得呻吟不已。夏侯郛教用此药“试之立愈”。
三、叫“盐汤治霍乱”。宋代传下的古籍中,引用崔能的话说,“合得一剂,可投百人”,在患了霍乱之病“急觅诸药不得”、“或在道途、或在村落,无诸药可求”时,只要服用这种药丸,“即效”。古时候所讲的霍乱,是泛指剧烈吐泻、腹痛、转筋 ( 俗名抽筋 ) 等症,包括现代所称的“霍乱”在内及“急性肠胃炎”等。柳宗元所患的干霍乱,在民间一般称之为“绞肠痧”。解放以后,由于卫生工作的发展,预防工作的加强,真菌性霍乱已经消灭了,但是,上述“泛指”中的一些疾病仍有发生。
以上就是《柳州救三死方》的三种治病良方,柳宗元与我国的壮医药之间结下了不解之缘,柳宗元不但为我国古代壮医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而且为今天壮医药的研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地址:http://www.qsyy.net/qs/zylf/280.html
下一篇:没有了